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化学)培养方案
单位:理学院
二级学科:学科教学(化学)
二级学科代码:045105
所属一级学科:教育
一级学科代码:0451
一、学科简介
化学专业成立于1965年,该专业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主要专业之一,已有50多年的历史。化学学科教学硕士点在西藏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的,于2015年开始申请硕士点建设,2016年9月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本专业以化学教育为学科建设主要方向和特色优势,致力于西藏基础教育中的短板问题、基础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及中学化学教学教材、化学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具备了具有西藏特色学科的发展潜质。本学科以化学课程教学研究为基础,以其他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为拓展,努力创建“突出特色,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化学学科教学与科研体系。本专业共4位专业导师,高级职称比例达75%,导师团队学术素养较高、创新意识较强,认真负责,待人宽厚,拥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和扎实的化学实验室等科研条件。截止2021年6月,共培养四届硕士毕业生,已全部在高初级中学就业,并获得用人的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中等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管理及科研开发人员,培养其他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等。基本规格: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修养,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比较深厚的相关学科知识修养;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熟练使用教育方面的网络技术及操作系统。
(三)具备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和学科教学领域进行有关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三、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化学方向,研究化学教学与评价、化学课程与教材、化学学习行为、化学教学行为等。
四、学习年限
攻读学科教学硕士学位的基本年限为3年。对于延期毕业的研究生,硕士学位的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学习方式一般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
非全日制学习是指脱产学习与函授学习相结合,学制为3年。第一学年和第三学年下学期在西藏大学脱产跟着研究生导师集中学习,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上学期按照导师指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结合一定的科研课题进行自学。期间原则上要求每月返校一次接受导师面授,每个寒暑假返校接受导师考核,两年内返校接受面授时间不得少于210学时(35天)。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记录。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总学分至少修满3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公共学位课至少8分,专业学位课至少8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8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2分、补修课0学分(非化学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学生)、教学实践课至少1分、专题研究课至少1分、实践环节5分,总学分必须取得规定的33学分或以上,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
见附件。
六、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均需进行科研实践,科研实践包括:
(一)参加学术会议。应有提交的学术论文或参会代表的依据,如邀请函、会议代表名单、活动方案、活动简报等。
(二)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包括校内实训活动和校外实践,形式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微课教学、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担任导师助教等实践形式。
七、培养计划
1.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内,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选定导师,由导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格式见《西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经学位点点长审核同意后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2.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是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确定后应严格遵守。在执行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若因特殊原因拟提出修改,须经学位点审核同意后,报学院和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办备案。
3.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既要符合本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研究生的个体特点,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一式五份,分别由导师、学位点、学院、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本人保存,作为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时的内容之一。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具体规定如下:
1.开题报告
以书面和陈述两个阶段,论文选题作报告,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经过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作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题目字数应在40字以内,并有3-5个关键词,对国内外近5~20年中的至少30篇以上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文献综述的字数应不少于5千字;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两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硕士研究生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7-10千字,书面开题报告按照《西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撰写。
开题报告评审后,须填写《研究生开题报告及文献总结评审表》,原件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归档,复印件和书面开题报告交学院留存,以备检查评估。
2.论文基本要求
(1)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如果是参加科研项目产生的论文,其论文应是属于本人参与完成的那部分研究成果,有关共同部分应加以说明。
(2)对所研究的课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或应用了新方法,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完成的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工作量。论文选题确定后,硕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4)学位论文篇幅应达到一定的规格和数量。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正文应不少于2.5万字。
(5)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中如出现抄袭、剽窃等问题,取消当年答辩资格,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严肃处理。
3.论文评阅
通过开题报告环节,研究生完成的论文在答辩之前将进入论文评阅环节,论文评阅工作详见《西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条例(试行)》规定。
4.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者,按照《西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条例(试行)》规定开展学位论文答辩。
5.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四学期暑假结束前完成,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少于9个月。此项规定适用于各类研究生。
(九)中期考核及分流
中期考核包括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最终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综合评定意见。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五学期完成中期考核,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九、课程设置表(附件)
学科教学(化学)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 时 |
上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公共学位课 |
000001 |
英语 |
4 |
72 |
2 |
考试 |
|
000002 |
马克思主义“五观”概论 |
1 |
18 |
1 |
考试 |
|
00000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
000005 |
自然辨证法(理工科) |
1 |
18 |
2 |
考试 |
|
小计 |
8 |
144 |
—— |
专业学位课 |
090601 |
教育学原理 |
2 |
36 |
1 |
考试 |
|
090602 |
课程与教学论 |
2 |
36 |
1 |
考试 |
|
030801 |
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
2 |
36 |
2 |
考试 |
|
030802 |
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
2 |
36 |
2 |
考试 |
|
小计 |
8 |
144 |
—— |
专业选修课 |
030803 |
高等无机化学 |
2 |
36 |
2 |
考查 |
必须修满8学分 |
030804 |
现代化学进展 |
2 |
36 |
3 |
考查 |
030805 |
高等有机化学 |
2 |
36 |
3 |
考查 |
030806 |
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
2 |
36 |
3 |
考查 |
030807 |
教育统计与化学教学评价 |
2 |
36 |
3 |
考查 |
030808 |
化学教学系统论 |
2 |
36 |
3 |
考查 |
030809 |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 |
2 |
36 |
3 |
考查 |
030810 |
化学史 |
2 |
36 |
3 |
考查 |
030811 |
绿色化学 |
2 |
36 |
3 |
考查 |
030812 |
化学与环境保护 |
2 |
36 |
3 |
考查 |
|
030813 |
教育研究方法(含文献检索) |
2 |
36 |
2 |
考试 |
|
小计 |
8 |
144 |
—— |
公共选修课 |
|
计算机基础课程 |
2 |
36 |
1-3 |
|
任选1门 |
|
中西文化概论 |
2 |
36 |
1-3 |
|
090604 |
教育心理学 |
2 |
36 |
1-3 |
|
小计 |
2 |
36 |
|
|
|
补修课 |
030814 |
基础化学 |
0 |
36 |
2 |
|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学生必须补修,任选1门 |
030815 |
大学化学 |
0 |
36 |
2 |
|
030816 |
化学教学论 |
0 |
36 |
2 |
|
小计 |
0 |
36 |
—— |
教学实践课 |
030817 |
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或听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校内实训(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
1 |
18 |
第5学期前完成 |
考查 |
|
小计 |
1 |
18 |
—— |
专题研究 |
030818 |
学科教学专题研究 |
1 |
18 |
3 |
考查 |
|
小计 |
1 |
18 |
—— |
实践环节 |
030819 |
校外实践(包括教育实习3学分、教学见习1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 |
5 |
|
4 |
|
中学实习不低于1学期 |
小计 |
5 |
|
—— |
总计 |
33 |
5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