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学科教学(地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 2022.6.22

作者: 时间:2023-04-26 浏览量: 编辑: 审核人:

西藏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地理)

单位:西藏大学理学院

二级学科:学科教学(地理)

二级学科代码:045110

所属一级学科:教育

一级学科代码:0451

编制时间:2021年12月1日

西藏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学科教学(地理)0322

一、学科简介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于2010年正式招生,本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本专业导师6人。其中教授5人,讲师1人。本专业在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地理教育科研等方面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学科教学(地理)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地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够运用一种外国语(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地理)属于一级学科教育学的分支二级学科。本专业是仅从地理学课教学方向介绍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依据研究方向,本专业方向仅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历。

四、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对于延期毕业的研究生,硕士学位的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非全日制学习是指脱产学习与函授学习相结合,学制为3年。第一学年和第三学年下学期在西藏大学脱产跟着研究生导师集中学习,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上学期按照导师指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结合一定的科研课题进行自学。期间原则上要求每月返校一次接受导师面授,每个寒暑假返校接受导师考核,两年内返校接受面授时间不得少于210学时(35天)。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记录。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补修课程、教学实践课程、专题研究课程、实践环节八个模块。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公共选修课不低于1学分,教学实践课不少于2学分、专题研究科不少于1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2学分,均应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试、考查或考核通过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一)公共学位课(8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五观”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6学分)

2.第一外国语(英语)(2学分)

(二)专业学位课(8学分)

1.教育学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

4.教学测量与评价(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地理文献检索与阅读(2学分)

2.西藏自然地理(1学分)

3.西藏人文地理(1学分)

4.“3S”技术与应用实践(1学分)

5.地理学科发展与前沿(1学分)

(四)公共选修课(2学分)

1.SPSS统计软件与教育统计(1学分)

2.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五)补修课(不计学分)

1.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学分)

2.现代地理教育技术(2学分)

(六)教学实践课(3学时)

1.地理微格教学(2学分)

2.地理教学见习与实习(1学分)

(七)专题研究课(1学时)

1.地理教育专题研究与前沿(1学分)

(八)实践环节(6学时)

1.校内实践(2学分)

2.校外实践(4学分)

六、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在学期间均须进行中学教育研究和中学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旨在培养研究生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研究生实践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学位论文选题、撰写提供实践研究方面的支持。教学实践环节分为校内实现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共计6学分;研究生根据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考核情况获得相应的学分。校内实践教学包括文献阅读实践、教育见习和教学实训;校外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含教学见习、教学磨课和集中定岗实习)、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和教育研习。教育实践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调查与研究。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学年,其中校外集中教育实习不少于一个学期。文献阅读实践安排在第三学期,并与《地理文献阅读与学位论文写作》同步进行;教育见习和教学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内完成。校外集中实践(包括教学见习、教育实习、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及教育研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期完成,校外实践时间不少于1学期(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七、培养计划

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并重,并安排了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调查等活动。

1.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2.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3.课程学习环节力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课程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4. 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内容包括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及教育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环节安排在研究生二年级一个学年进行。研究生校内实践教学包括文献阅读实践、教育见习和结合地理微格教学课程所进行的教学实训;文献阅读报告不得少于2篇,校内听课不得少于10学时,教学实训试讲不得少于2次4学时。校外实践教学具体包括教学见习、教学磨课、集中(顶岗)教育实习,以及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教育研习等;要求研究生积极开展听课、助教、教学设计、试教、顶岗授课等活动。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不得少于1个学期,其授课课时应不少于18学时。校外教育实习结束后,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由校内外导师组成考核组,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统一的综合考核。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本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实证研究。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二学期六月底前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研究生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问题,凸显实践性和应用性;又必须具有可行性探索价值。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案例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案例研究报告、教学实验研究报告等。

2.开题报告

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论文题目字数应在40字以内,并有3-5个关键词,对国内外近5~20年中的至少30篇以上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文献综述的字数应不少于5千字;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由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两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在开题报告前提交两份经过导师审核的文献阅读报告,记1学分。研究生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7-10千字,书面开题报告按照《西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撰写。

3.论文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自己独立完成一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

2)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应符合规范。学生可以采用观察、访谈、问卷、文献记录分析、视频采集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处理,据此提炼研究结论。

3)对所研究的课题有自己的新见解或应用了新方法,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完成的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工作量。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选题确定后,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

5)学位论文应该有完整、合理的结构,一般包括绪论(或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或资料与数据分析)、结论与启示等章节。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6)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中如出现抄袭、剽窃等问题,取消当年答辩资格,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严肃处理。

4.论文评阅

通过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环节,研究生完成的论文在答辩之前将进入论文评阅环节。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评阅详见《西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条例(试行)》规定。

5.论文答辩

研究生在参加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进行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通过检测和评审之后,通过审核才能申请论文答辩;并经过导师认可,研究生方可参加答辩。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

6.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的,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九、中期考核及分流

中期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主要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包括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教研能力等进行评定。研究生应在第五学期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学科组负责人或导师组召集3至5名相关学科专家(其中应含2名以上相关专业实践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中期考核成绩,评定等级为及格及以上者方为考核合格;不及格者为不合格;并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进行分流。

学科教学(地理)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上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00001

英语

4

72

1,2

考试

英语申请免修条件:托福成绩不低于80分,(成绩取得的时间在研究生入学前两年内,方为有效);或者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成绩取得的时间在研究生入学前两年内,方为有效)。

00002

马克思主义五观概论

2

36

1

考试

00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18

1

考查

00005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考查

小计

8

144


专业学位课

090601

教育学原理

2

36

1

考试


090602

课程与教学论

2

36

1

考试

032201

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

36

1

考试

032202

地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2

36

1

考试

小计

8

144


专业选修课

032203

地理文献检索与阅读

2

36

2

考试


032204

西藏自然地理

1

18

2

考试

032205

西藏人文地理

1

18

2

考试

032206

“3S”技术与应用实践

1

18

2

考试

032207

地理学科发展与前沿

1

18

2

考试

小计

6

108


公共选修课

032208

SPSS统计软件与教育统计

1

/

5

考试

利用线上慕课资源自主学习

032209

教育政策与法规

1

/

5

考试

小计

2



补修课程

032210

地理教材与课程标准解读

2

36

2

考查

不计学分。

032211

现代地理教育技术

2

36

3

考查

小计

4

72


教学实践课

032212

地理微格教学

2

36

3

考查


032213

地理教学见习与实习

1

18

34

考查

小计

3

72


专题研究课

032214

地理教学研究专题

1

18

5

考查


小计

1

18


实践环节

032215

校内实践教学

文献阅读

1

/

3

考核

(文献阅读报告至少2篇)

教育见习

1

/

3,4

考核

听课至少10学时

教学实训

/

3

考核

试讲至少2

校外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含教学见习、教学磨课和集中顶岗实习)

2

/

4

考核

实习总结1

班级与课堂管理

实务

1

/

4

考核

管理总结1

教育研习

1

/

4

考核

教育调研报告至少1

小计

6

/


总计

34学分(至少修满28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