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简介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专业
一、历史沿革
西藏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始建于1978年,1980年起面向全区招生四年制本科专业,2000年9月起,面向全国招收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02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自设立以来,在多年的专业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我国、西藏自治区地理科学专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地理科学专业依托高原地学教学团队,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先导,实现专业建设水平总体提升。通过明确专业定位和课程定位,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突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优势与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强化西藏特色教学课程,构建融“课程设计、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
本专业主要培养熟悉西藏基础地理教育、熟悉双语教学,并以其“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中学地理教学领域合格人才。始终将地理科学学科建设与西藏的经济发展现实紧密联,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方向,打造了一只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地理科学学科队伍。
二、专业定位
地理科学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扎根西藏,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过硬,并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潜能,具有献身西藏中学地理教育事业的情怀,掌握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具备通过野外综合考察、社会调查、实验分析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和地理数据及分析能力;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材分析和教学技能,能够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地理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地理教师。
三、优势与特色
1.德育为先,德才兼备。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会贯通,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既通且博、一专多能的地理人才;
2.因材施教、全员培育。制定“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学科交叉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推进“四位一体”本科生全员导师制,65%以上本科生得到科研创新训练;
3.科教融合、注重实践。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20%,践行知行合一理念,通过教育见习实习、专业野外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科研、从师职业和创新创业能力;
4.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利用完备培养体系和学科交叉优势,输出西藏乃至全国的中学地理教师骨干近千人,培养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服务的专门人才。
四、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实验室技术人员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计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另聘请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和中国国内学者作为“西藏自治区高端千人计划”、“珠峰学者”等兼职教授,先后有10多名学者和教师被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本科教学、教法教师等。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西藏自治区优秀专家2人,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2人。
师资队伍培养采取“引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对在职的青年教师,以攻读研究生学历的方式为主;对中年教师,以进修和访问学者为主要形式,通过开展科研、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新进青年教师采取配备指导老师、集体备课、听课等手段,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2019-2023)
1、科研项目
姓名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立项年度 |
项目类型 |
项目经费 (万元) |
级别 |
其美多吉 |
西藏大学一流课程建设 |
2021 |
校级 |
4 |
||
其美多吉 |
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锡多金属富集规律与绿色找矿技术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 |
2022 |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
5.7 |
|
其美多吉 |
青藏高原山水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子项目) |
自治区财政厅 |
2019 |
财政厅专项 |
45 |
|
其美多吉 |
藏汉翻译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
教育厅 |
2019 |
2 |
省级 |
|
其美多吉 |
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藏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子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 |
2022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200 |
国家级 |
次仁 |
萨迦县志(自然部分)编写 |
萨迦县 |
2020 |
委托项目 |
3.7 |
|
次仁 |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
科技部 |
2019 |
科技部重点项目 |
124.6 |
国家级 |
次仁 |
川藏铁路路基冻胀预报预警系统研 |
自治区科技厅 |
2020 |
中央引导地方项目 |
24.6 |
省部级 |
次仁 |
阿里地区专项社会人文数据采集 |
兰州大学 |
2021 |
委托项目 |
45 |
省部级 |
于金媛 |
具有西藏特色的GIS实验课数据案例库建设 |
西藏大学 |
2022 |
教学改革项目 |
1.5 |
校级 |
于金媛 |
中央引导地方项目项目“西藏高原铍的地表分布与生态和健西藏高原铍的地表分布与生态和健康效应” |
自治区科技厅 |
2022 |
中央引导地方项目 |
90 |
省部级 |
2、奖项
次仁央宗.South tibet human activitie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of Nyingchi region.获得2021年度能源和环境工程国际联席会议优秀论文奖.
次仁.《西藏综合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技术与应用》获得2021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六、人才培养理念
本专业人才培育遵循OBE三大理念:
1.成果导向教育
成果导向教育又叫产出导向教育.导向即引导的方向,这里的“成果”即为学习成果,指学生通过一阶段时间学习后所能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或是学生学习结果的个人改变或益处,这种改变或益处可以用能力来衡量。成果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应当围绕实现学生特定成果产出而设计,课程体系、培养方式、教育过程均被看作实现学生成果产出的手段和途径。
2.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OBE人才培养理念的实质,是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方法手段等要素都围绕学生获取的能力目标而制定.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根本上实现了从“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着力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人才培育全过程、全方位,持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课程教学活动、课程教学评价过程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不断优化的过程.通过专业层面与课程层面的实际成果产出评估工作,建立学校分管领导、学院领导、专任教师、同行、校外导师、学生、用人单位、毕业生与校友参与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形成校内和校外“双环”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来实现。
七、人才培养成效(2019-2023)
2019-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3.4%、88.7%、95%、96.77%。就业单位主要是基础教育机构;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一层学位提升;另有部分学生进入国土资源、地理信息、资源环境信息、旅游规划等部门。就业地域以自治区内为主。
根据近年来跟踪调查结果,从用人单位的评价看,对本专业毕业生道德素养、敬业精神、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文化素养等都较为满意;从毕业生的评价看,对工作岗位较为满意,对本专业总体教学工作评价较好,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师师德、学生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等优秀,80%的毕业生认为师资队伍、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优良。
2019-2022年,考研率分别为8.4%、8.8%、0%、19.35%;专业考研(保研)人数共计14名,其中在985高校、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名校(院所)就读者达11人。在全国高校院所继续读研的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基础、研究能力方面受到了就读学校的高度评价;其中部分学生继续深造,考取博士研究生。
八、用人单位评价(育人整体成效、总体满意度)
通过对本地教学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座谈,用人单位及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地理专业师范生在基层教学工作岗位上的立德树人、加强民族团结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表现给予很高评价。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培养的师范生的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能在常规工作中发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的老西藏精神,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主力。但尚存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协调能力尚待提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较窄,创新能力有限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