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专业名称:生物科学
专业定位:本专业依据中学生物学教育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立足西藏,服务于西藏教育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养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技、技术研发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教育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同教师工作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地价值观,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毕业5年左右成长为中学生物学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骨干教师。
实现以下目标: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师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具备依法执教意识和改革创新理念,善于把立德树人、情怀感人、人格正人、信念化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从教意愿,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2. 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生物学专业基础和较强教学实践能力,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技能,熟悉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能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能从事一定的教学研究。
3. 能够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班级管理工作规律、技能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班级组织与建设能力、班主任工作实践能力和组织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等综合育人能力,能根据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针对性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够结合生物学学科进行育人活动。
4. 熟悉国内外生物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有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能,能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开展教学研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能根据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需要,有效开展交流合作,在团队合作中不断丰富生物学学科教学知识,实现自我专业发展。
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教学设施完备、教育实践体系完备。本专业教师26人(含援藏教师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占34.6%,具有硕士学位的15人,占57.7%。
建设任务及主要举措:
教学科研并重,建设结构、布局合理,具有鲜明的学科与科研、课程与教学优势特色,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未来三年内引进6至9名硕士以上学位年轻教师,通过脱产方式到对口支援高校在职访学,着力提升我系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并申请在职教师定向免试培养博士研究生单列招生指标2名。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
主干学科:生物学
核心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中学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课程实验(实习)、野外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教材建设
教材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根据西藏特点编写的特色教材。
建设任务及主要举措:
1.现有实验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95%。
2.争取3-5年内,《植物学》、《动物学》和《遗传学》等校级精品课程提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3.继续抓好主干课程教材的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主编和参编高质量主干课程教材,通过教材的编写,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习)、野外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多类别、多阶段教学模式,涵盖通识教育课程(8.5学分)、实践教学(24学分)两大类,共32.5学分。
建设任务及主要举措:
1.在现有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中学生物学实验综合实训室”,建设生物科学各二级学科导师办公室及研究性实验室。
2.合理使用已有的教学和科研平台,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实习,力量争取校级以上教研项目5项,科研项目5项以上。依托各类项目,丰富实践教学内涵和形式,争取综合教学实力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专业综合改革:生物科学专业始建于1979年全国恢复高考后, 在西藏师范学院数理系组建了生物科学专业,招收了第一批生物科学专业大专班。1984年招收了第一届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2011年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获得批准,其下建立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物物理、微生物等二级学科,2012年招收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近40年来为西藏各项事业建设特别是为西藏基础教育一线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学术思想敏锐、政治素质过硬的多民族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完备、教育实践体系完备、学生就业良好。生物科学专业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不断改善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巩固了优势学科地位,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办学能力。2016年通过了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合格评估。
建设任务及主要举措:
将充分依托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契机,加强学科间交叉联系,认真组织力量争取校级以上教研项目,研究经费达到50万。争取自治区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达到500万以上。在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以上。争取在若干研究领域在区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知识创新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一)践行师德
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成为“靠得住”的高素质人才;
1.3 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坚决抵制宗教在校园的渗透和传播,反对任何形式的邪教活动。
2. [教育情怀]:具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1 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意愿,能够认同中学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敢于奉献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2.2 具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
2.3 能尊重学生人格,具有爱心、事业心和责任心,立志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 [学科素养]: 掌握生物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理解生物学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生物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1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生物科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了解生物科学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3.2 了解生物学与化学、数学和物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3 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
4. [教学能力]:能够依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初步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 掌握学科教学知识,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和中学生物学教材;
4.2 具有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初步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3 具有较好的普通话水平与书写技能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4较好的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学校相关规定要求。
(三)学会育人
5.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5.1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5.2 掌握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具有班主任工作有效体验;
5.3 基本具备班级常规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和安全班级环境创设的能力。
6. [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 了解中学生身心健康、人格教育、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方面的知识;
6.2 理解生物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初步具备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的能力;
6.3 具有一定的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的能力。
(四)学会发展
7.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掌握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形成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7.2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7.3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形成反思和批判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8.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 理解生物学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学习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8.2 初步掌握交流沟通技能,具备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等沟通交流的能力;
8.3 体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方式。
建设任务及主要举措:
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建立人才培养追踪体系,从2016级开始建立各年级学生、各届毕业生校友建设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按年度更新人才培养系统数据。在人才成长的各阶段,无论在校或毕业后,及时追踪其学习、工作表现及成就,加强交流,提供支持和帮助。加强和保持人文关怀,全程育才,终身护才。紧紧围绕专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双一流”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严格执行《西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2018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西藏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等文件的前提下,为保障教学质量,提出以下
建设任务及主要举措:
1.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学院进行常规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同时教学督导小组还进行不定期的教学抽查。形成以制度为依据,教师自我管理,课程组组长管理,教学督导组监督的全员管理体制,明确各级任务与责任,奖惩计入学期末考核分数和优秀教师的评定等;
2.对本专业内所涉及的老师进行教育技术、课程思政和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还应包括教学法、教育心理等内容。
3.丰富实践教学培养新模式。围绕着产业发展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