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双一流建设||我校“生态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作者:郭明雄 时间:2023-07-13 浏览量: 编辑:生态环境学院 审核人:张东

    今年上半年,我校把高质量开展好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用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为积极推进我校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这一核心工作,由生态环境学院郭明雄教授课题组承担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本科教学实验建设及设备更新项目——生态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于5月16日通过公开投标确定合作公司后,积极策划并开展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对于生态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工作,生态环境学院及生命科学系领导高度重视。根据课程建设需要,由课程建设负责人郭明雄副院长和生命科学系主任普布老师和索南措老师带队,带领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合作公司人员,于2023年6月29日-7月02日赴林芝市色季拉山、鲁朗、南伊沟、米拉山,以及7月7日-8日赴那曲市嘉黎县北部的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那曲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拍摄野外生态环境特征、生态功能情况、以及学生的实习场景,为后期课程建设提供关键素材。

    色季拉山地处喜马拉雅构造带、念青唐古拉构造带的东端和横断山脉构造带交汇处,是尼洋河流域和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属藏东南湿润气候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色季拉山作为藏东南部典型的山脉体系,植被生长繁茂,种类繁多。其植被沿海拔高度的升高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以流石滩、高寒草甸、高山灌丛和针叶林为主的色季拉山完美展现了海拔梯度上植被垂直谱带。南北坡的植被类型也典型。如北坡灌丛以雪层杜鹃和樱草杜鹃为主,而南坡则以黄毛雪山杜鹃为主。针叶林因坡向不同主要建群树种也不相同。

    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植被分布

    位于色季拉山东坡的鲁朗河谷气候类型属较典型的亚高山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冬温夏凉、干湿季分明。植被类型多样化,垂直变化也十分明显,从较低海拔的阔叶组分略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往上过渡到以亚高山暗针叶林为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群落类型直到林线,林线之上是由杜鹃和高山柳组成的灌丛或草甸,最后到海拔4800m以上则是由凤毛菊、紫堇、虎耳草、红景天等组成稀疏植被群落、以及终年冰川积雪等区域。

    鲁朗林海植被分布

    学生实习场景

    南伊沟位于西藏林芝市米林市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是纳伊普曲峡谷,在喜玛拉雅山脉北麓。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有“藏地药王谷”之称的南伊沟炼丹行医授徒。因此,南伊沟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南伊沟内气候湿润,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有多种国家保护植物,如大花黄牡丹、桃儿七、西藏杓兰、八角莲等等。南伊沟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等美称。

    南伊沟典型植被分布

    米拉山为雅鲁藏布江的两大支流尼洋河和拉萨河的分水岭,连接藏东南亚高山河谷与藏西南高山河谷,在水平范围上穿越了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米拉山以东降水丰富,年均降水量达到634.2mm(工布江达县),属于温暖半湿润气候类型。而米拉山以西地区的气候大陆性增强,年降水量为515.7mm(墨竹工卡县),以温暖半干旱气候类型为主,这导致东西坡植被垂直分布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南北坡因光照强度和水分蒸发量的不同植被类型差异极其明显。

    米拉山南北坡植被差异明显

    西藏麦地卡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藏北那曲市嘉黎县麦地卡乡,总面积88052.37公顷。保护区属于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是拉萨河源头生态敏感区域。麦地卡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永久性淡水草本沼泽、泡沼、泛滥地、湖泊、高山湿地和灌丛湿地。2005年,由于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水文学方面独特的国际意义,麦地卡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麦地卡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赤麻鸭、斑头雁等重要的迁徙走廊,多种水禽的迁徙、繁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每年定期栖息的有20000只以上水禽;也是高原鱼类洄游、产卵育幼场所;还分布有藏原羚、岩羊、盘羊、狼、猞猁、棕熊等珍稀野生动物。

    麦地卡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植被特征

    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立在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地上,该区域是高原季节性冻土向多年冻土变化的过渡地带,是国家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布局区域,也是西藏畜牧业生产的重点区域,是西藏特色牧民文化发祥地之一。该研究站拥有前处理实验室、会议室、住宿、食堂、篮球场等设施,能够同时满足30-40人在站上生活和工作;观测场地分高寒草地生态长期观测与试验场所等。

    那曲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特征

    这次针对不同海拔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南北坡光照强度和水分蒸发量导致的植被类型,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和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进行野外视频和野外实习场景的拍摄,这些区域展示了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特征,直观地展现了青藏高原典型的不同生态类型,多学科交叉开展高寒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以及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过程和机制研究等,对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此次生态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视频拍摄工作的顺利完成,为该课程的后续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