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怡萱,副教授。
邮箱:yixuan.liu@utibet.edu.cn
研究方向:
微生物生态学、植物与微生物互作
教育背景:
2015年9月-2022年11月 西藏大学,生态学,理学博士;
2004年6月-2006年6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生物信息学,应用理学硕士;
2002年2月-2003年6月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生物技术,理学硕士;
1996年9月-2000年6月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3年1月-至今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 ;
2013年8月-2022年12月 西藏大学,理学院,副教授;
2007年01月-2009年12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助理研究员
研究内容:
从事青藏高原极端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论文著作:
[1]Cao PX, Liu Y, Ma HM, Zhao N, Chen ST, Xu GQ, Liu X. Fungal Diversity in the Soil of the Oxytropis glacialis Root System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nt Microbiol. 2022 Feb 24;13:831783. doi: 10.3389/fmicb.2022.831783. PMID: 35283812; PMCID: PMC8907473.
[2]Liu YS, Li Yang, Koo S, Sun Y, Liu YX, Liu X...Meng XL, Xiao YL, Kim JS, Hong XC. Versatile Types of Inorganic/Organic NIR-IIa/IIb Fluorophores: From Strategic Design toward Molecular Imaging and Theranostics. Chem Rev. 2022, 122, 1, 209–268.
[3]刘泰龙,姬亚丽,刘怡萱,吴玄峰,陈飞飞,刘星.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西藏麦地卡湿地5种植物对高海拔光照的适应机制[J].植物科学学报,2021,39(06):632-642.
[4]姚芸霞,刘怡萱,马红梅,曹鹏熙.楚河水体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检测及其治理对策[J].环境生态学,2021,3(09):22-26+64.
[5]曹鹏熙,李鑫钟,刘怡萱,陈舒婷,刘星.拉萨市三个区域青杨天牛肠道细菌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研究[J].环境生态学,2021,3(07):31-35+41.
[6]郑恒,刘怡萱,刘星.西藏青稞根际促生细菌研究进展[J].环境生态学,2021,3(04):63-66.
[7]许国琪,刘怡萱,曹鹏熙,姬亚丽,李敬科,李小燕,刘星.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不同组织内生菌多样性的研究[J].生态学报,2021,41(12):4993-5003.
[8]李敬科,曹鹏熙,刘怡萱,赵宁,陈舒婷,刘星.青藏高原毛柱黄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J].环境生态学,2020,2(11):18-24.
[9]郑恒,刘怡萱,刘星.藏波罗花内生真菌ZBLH-2抗肿瘤活性初探[J].高原科学研究,2020,4(03):67-70.DOI:10.16249/j.cnki.2096-4617.2020.03.009.
[10]许国琪,刘怡萱,曹鹏熙,刘星.青藏高原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内生菌核心微生物组的界定及其互作网络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09):2746-2758.DOI: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307.
[11]曹鹏熙,刘怡萱,许国琪,姬亚丽,李敬科,李小燕,刘星.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根系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J].生态学报,2020,40(14):4954-4965.
[12]许国琪,刘怡萱,曹鹏熙,刘星.青藏高原不同生态环境下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J].高原科学研究,2020,4(01):20-29.DOI:10.16249/j.cnki.2096-4617.2020.01.004.
[13]刘怡萱,许国琪,曹鹏熙,金彦龙,李小燕,刘星.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西藏农、牧区牦牛酸奶菌群多样性分析[J].食品科学,2020,41(18):92-97.
[14]刘星,刘怡萱,赵宁.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民族院校生态学本科教育探索——以西藏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9(26):14-16.
[15]Zhang Ticao#; Qiao Qin#; Yu Polina; Novikova; Wang Qia; Yue Jipei; Guan Yanlong; Ming Shengping; Liu Tianmeng; De Ji; Liu Yixuan; AI-Shehbaz Ihsan A.; Sun Hang; Montagu Marc Van*; Huang Jinling*; Peer Yves Van de*; La Qiong*. Genome of Crucihimalaya himalaica, a close relative of Arabidopsis, shows ecological 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 PNAS, 2019, 116(14): 7137-7146.
[16]刘怡萱,马红梅.民族院校《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改革与效果评价——以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相关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9(04):61-62+65.
[17]刘怡萱,曹鹏熙,马红梅,刘星.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环境生态学,2019,1(06):1-7.
[18] 刘怡萱,曹鹏熙,马红梅,刘星.健康藏族与汉族大学生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J].微生物学报,2019,59(09):1674-1684.
[19] 刘怡萱,马红梅.饮食调节与肠道菌群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生物技术,2019,29(04):404-410+360.
[20]刘怡萱.藏药绿萝花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高原科学研究,2018,2(03):69-75.
[21]刘怡萱,欧珠朗杰,马红梅.系统哲学观点用于高校通识课程改革的构想——以西藏大学《生命科学导论》为例[J].西藏教育,2016(02):42-44.
承担项目:
[1]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开放课题,青藏高原植物根际土壤水稻生防菌资源的筛选及抗病机理研究(KF202205), 2022.01-2023.12,20万,主持。
[2]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及转化计划项目,西藏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子课题“·青稞蛋白质组学贯穿分析”(XZ202001ZY0016N),2020.04-2021.04,主持。
[3]国家民委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开放课题,西藏青稞根际促生菌筛选及生物菌肥促生效果研究(BTEC201903), 2019.07-2020.12,2万,主持。
[4]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开放课题,青稞节水灌溉的生态效应(2018NSG02), 2019.01-2020.12,8万,主持。
[5]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藏族饮食结构变化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分析(2016ZR-TU-04), 2017.01-2018.12,6万,主持。
教育教学:
本科生课程: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
研究生课程:
《生物信息学》《进化生态学》
学术及社会任职:
西藏大学“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秘书;
西藏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学位点点长;
西藏雅尼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副站长;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学会微生物学分会副会长。
荣誉奖项:
2022年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6);
2018年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