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会议 > 正文

双一流建设 || 我校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学 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暨第四届西藏高原生态安全论坛在拉萨举办

作者: 时间:2023-05-04 浏览量: 编辑: 审核人:

4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学专业委员会、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主办,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和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暨第四届西藏高原生态安全论坛”在拉萨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锚定生态文明高地,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此次会议是高寒生态学研究领域分享新成果、探讨新思想的一次学术盛宴,有来自60余家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加会议,共同探讨高寒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助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27日上午,开幕式由西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江平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视频)、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永兵、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俞宏文、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梁尔源出席会议并致辞。作为会议承办方,金永兵校长代表西藏大学首先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发展的生态学学会高寒专委会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向远道而来参加会议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欢迎。金永兵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格外关注和珍视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是国家重大战略,把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保护建设成生态文明高地,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赋予西藏的新使命和新要求,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引领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西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作为西藏唯一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唯一一流学科,西藏大学生态学承载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特殊意义、承担着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特殊使命,真诚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西藏大学生态学的发展,加强沟通学习,深化交流合作,探索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子,真真切切地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多出招、出实招,实实在在地为国家生态安全献计献策。

学术交流会上,来自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赵新全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王小丹研究员、西藏大学的方江平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张齐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薛凯教授、武汉大学的赵华斌教授和中山大学的李添明(Tien Ming LEE)教授等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此后来自十余家单位的26名学者就各自的研究成果作了大会报告,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我,本次会议特设了研究生论坛,36名博硕士研究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评委专家的肯定,也针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了讨论,收获了诸多建议,增强了信心。本次会议为高寒生态学研究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我校教师与同行专家学者的沟通,为我校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新助力。

29号上午,来自生态学领域内国内核心刊物《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草业科学》、Journal of Plant Ecology与我校主办的《高原科学研究》和自治区科技厅主办的《西藏科技》分别进行了办刊理念与实践的报告分享。《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和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等刊物将近三年的期刊捐赠我校,方江平副校长现场接受捐赠。

会议举办期间,恰逢《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会议的举办,不仅是对该法的最好回应,更是落实习近平同志就高原生态保护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专家学者们分享的研究成果,为高寒生态学研究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赋予了新动能,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提供了新保障。

新闻来源:生态环境学院 王忠

审稿:生态环境学院 陈天禄

责任编辑:何佳玲